【病史简介】
王**,男,64岁,患者因“进食后腹部不适”于2019-09-07至外院就诊,查胃镜示:幽门见一巨大不规则新生物,沿小弯胃窦、胃角、胃体,表面溃疡,覆污苔,活检质脆,易出血。活检病理示:胃窦胃角中分化腺癌。免疫组化:肿瘤细胞表达Her2(++),PD-L1(SP142)(肿瘤细胞-,间质细胞约10%+),MSS,EBER(-)。FISH示Her-2扩增,17号染色体二倍体。2019-09-10查CT示:胃窦部胃壁明显不规则增厚,腹腔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,肝门部及胃小弯侧为著,肝门部肿大淋巴结与胰头部分界不清。ECT(-)。临床分期:胃窦胃角中分化腺癌IV期(腹腔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)。
【治疗经过】
2019-09-26始行奥沙利铂+替吉奥+赫赛汀+PD-1单抗治疗。6周期后复查CT疗效评价达PR,经MDT讨论示转化成功,拟行手术治疗。后因新冠疫情,继续原方案治疗2周期。
【治疗前后影像对照】
总体疗效评价:肝门部及腹膜后淋巴结显著减小、消失,达到PR。
2020-03-13行腹腔镜检查+胃癌根治术(远端胃切除+残胃空肠Roux-en-Y吻合术),术中探查见:腹腔内未见明显渗液,盆腔、小肠及系膜、结肠等均未及明显异常,腹膜后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,术中见胃肿瘤位于胃角,大小约3*2cm,胃周网膜内可及明显肿大淋巴结。
术后病理:
(远端胃):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上皮化生,粘膜固有层内见纤维组织轻度增生、大量淋巴浆细胞浸润和少量多核巨细胞反应,胃壁内未见癌细胞残存。结合临床可符合胃癌转化治疗后完全缓解反应(pCR)。
(大网膜):未见明显异常。
(第1组淋巴结):查见淋巴结2枚未见癌转移。
(第3组淋巴结):纤维脂肪组织。
(第4sb组淋巴结):查见淋巴结2枚未见癌转移,局灶区见坏死。
(第5组淋巴结):纤维脂肪组织。
(第6组淋巴结):查见淋巴结5枚未见癌转移。
(第789组淋巴结):查见淋巴结3枚未见癌转移。
(第8a组淋巴结):查见淋巴结2枚未见癌转移,其内可见大量巨噬细胞聚集和异物肉芽肿反应。
(第12a组淋巴结):查见淋巴结1枚未见癌转移。
【点评】
2019 年ASCO GI公布了在Her-2阳性胃癌患者中,免疫+靶向+化疗的I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(NCT0295453)。该研究中纳入了37例初治的Her-2阳性胃癌患者,接受PD1单抗Pembrolizumab/曲妥珠单抗/XELOX联合治疗。在可评估的32例患者中,客观缓解率ORR高达87%,100%的患者出现了肿瘤消退。基于此,全球多中心随机III期临床试验Keynote-811正在进行中。该患者就诊时已无手术机会,在MDT队伍的协作下转至我科行抗肿瘤治疗。基于该临床试验的结果,我们予以化疗+赫赛汀+PD-1单抗的综合治疗,治疗后患者幽门病灶、腹腔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显著缩小,经MDT队伍评估,行根治行手术治疗,术后病理提示完全缓解。该结果提示对于不可切除的Her-2阳性胃癌患者,该种治疗模式不仅有效率高,还具有转化意义。内科治疗及手术治疗的时机选择也需要MDT队伍的科学管理及全程跟踪。
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
刘宝瑞肿瘤医疗网络平台
南京大学鼓楼医院肿瘤中心 主任医师 教授
专注于肿瘤个体化及靶向药物治疗
新抗原疫苗及靶向免疫治疗
精准放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
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(刘宝瑞肿瘤医疗网络平台):题目:局晚期胃癌新方式治疗又一例病理完全缓解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