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文献精读:瘤内和瘤周注射产生的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效应

刘, 芹
刘, 芹
刘, 芹
9
文章
0
评论
2021-10-3101:15:42 评论 2,915 views

2020文献精读:瘤内和瘤周注射产生的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效应


以CTLA-4、PD-1/PD-L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(ICBs)在临床上应用日趋广泛,在恶性黑色素瘤、肺癌、淋巴瘤等多个瘤种中已经显示出肯定的治疗价值,但是单独应用疗效不高。此外ICBs静脉给药通常存在脱靶效应会引起多种器官功能损伤,有些副作用有时甚至非常严重,尤其是抗CTLA-4和抗PD-1联合使用时可产生三分之一患者的3级以上不良事件。因此,临床迫切需要探索更有效、更安全的免疫治疗新策略。

肿瘤引流淋巴结(Tumor-draining lymph nodes, TdLNs)是位于肿瘤引流区的淋巴结,是携带肿瘤抗原的抗原递呈细胞(APC细胞)所能到达的淋巴结。TdLNs是机体抗肿瘤免疫的主要部位,也是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主要来源。幼稚的T细胞在TdLNs内被活化转变为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,后者进入肿瘤内发挥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。TdLNs 也是肿瘤细胞远处转移的中转站,是肿瘤产生免疫逃逸的关键部位。既往研究表明免疫抑制细胞Tregs 趋向于在TdLNs 内聚集,而非富集于其他外周淋巴结内。因此,有效阻断TdLNs内的免疫检查点对于抗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至关重要,但传统的静脉给药模式往往导致ICBs在TdLNs内的分布不足,影响了ICBs的疗效。

在2020年9月发表于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一项研究中,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学者系统地比较了不同的给药途径对ICBs在TdLNs和肿瘤内的富集情况及抗肿瘤效果。与传统的静脉给药相比较,瘤内和瘤周皮内两种给药途径使得肿瘤及TdLNs内的ICBs浓度更高,激起了更强的T细胞应答。在恶性黑色素瘤、乳腺癌等多种小鼠模型上证实,将ICBs靶向投递至TdLNs内的给药方式较静脉给药能明显提高ICBs的疗效,并与瘤内给药途径效果相当,有效抑制肿瘤生长,延长了荷瘤小鼠的生存期,并降低了毒副作用。即使降低给药剂量也能见到持续性的应答。

作者还制备了一种水凝胶用于瘤周局部投递ICBs,水凝胶的缓释性能延长了ICBs 在注射部位的滞留时间。局部注射负载ICBs的水凝胶较裸药进一步提高了引流淋巴结内的药物浓度,在提高ICBs疗效和降低全身毒性方面更有优势。
 

2020文献精读:瘤内和瘤周注射产生的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效应

图1  瘤内和瘤周皮内区域给药途径较腹腔给药更有优势

感悟:(1)在瘤内和瘤周注射免疫制剂,可使TdLNs内的肿瘤特异性免疫细胞获得更有效的激活,是PD-1抗体类药物发挥特异性免疫抗肿瘤治疗一种聪明的方法,并且还可以明显减少免疫相关的毒副作用;(2)这种方式除了给予PD-1抗体以外,若再给予进一步促进抗原递呈和活化T细胞的因子,则可望引起最佳抗肿瘤免疫效应,效果会进一步提高。
 
撰写:刘  芹(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 副主任医师 博士)
修改:刘宝瑞(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 主任医师 博导)
 
参考文献:
Francis DM, et al., Blockade of immune checkpoints in lymph nodes through locoregional delivery augments cancer immunotherapy.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. 2020 Sep 30;12(563):eaay3575.  doi: 10.1126/scitranslmed.aay3575.


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

刘宝瑞肿瘤医疗网络平台


2020文献精读:瘤内和瘤周注射产生的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效应


南京大学鼓楼医院肿瘤中心 主任医师 教授

专注于肿瘤个体化及靶向药物治疗

新抗原疫苗及靶向免疫治疗

精准放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


点击下方“阅读原文”,了解更多

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(刘宝瑞肿瘤医疗网络平台):2020文献精读:瘤内和瘤周注射产生的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效应

刘, 芹
  •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-10-3101:15:42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yuaizf.com/14364/

您必须才能发表评论!